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地方新闻
西安一景区人工造萤火虫美景 是否环保引争议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星星点点飞舞的画面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森林里已鲜少能看到,于是不少商家发现这一商机,做起“萤火虫观赏”活动。
让大人们找回童年的乐趣,让孩子们与“黑夜精灵”亲密接触,上万只萤火虫随着饲养缸的打开缓缓地、优雅地飞向天空,步入其中,令人仿若置身童话世界,震撼而奇妙——这是西安一景区描绘的萤火虫观赏及放飞的情景,这一活动也的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体验。
然而,“萤火虫观赏”活动渐热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今年7月以来,一封环保人士的全国联名公开信《我不去萤火虫坟墓》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公开信直指放飞活动就是萤火虫的坟墓。
那么,这样的活动究竟适合不适合搞?我们有没有办法在城市留住萤火虫?记者联系多方进行了采访。
观点
环保人士诟病 称会致种群消亡、破坏环境
环保组织发公开信:直指萤火虫展览三宗罪
全国联名公开信《我不去萤火虫坟墓》中直指萤火虫展览三宗罪:引起种群灭绝、影响生态平衡、可能传播疫病。
公开信提到,萤火虫发光特性,原本是繁殖期求偶行为的一部分,如果此期间遭到大规模捕捉,很可能影响其求偶和繁殖,给这一地区萤火虫种群带来毁灭性伤害。当一处的萤火虫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萤火虫近亲交配的概率就会提高,从而导致种群基因库缩小,引起基因灭绝,整个种群也可能消亡。
而萤火虫是处于生物链“金字塔”底层的昆虫,它们捕食蜗牛、鼻涕虫、萝卜螺等小生物,抑制其危害植物,同时又会被高一级的动物捕食。萤火虫种群的减少和灭绝,会产生连锁反应,使“金字塔”松动,甚至对顶层生物造成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将外地萤火虫运到观赏地存在疫病防控风险:跨地引进可能造成寄生虫、病菌等病虫害传播,零距离接触会对游客的安全带来威胁。
信中更点名包括西安在内的国内多家正在或准备举办萤火虫观赏的城市,希望能够停止。
“反商业赏萤”的专家:放飞活动不如萤火虫自然景观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负责人付新华,是国内反对商业观赏萤火虫的“先锋”人物。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些萤火虫很可能被野外捕获,而不是人工饲养,因为人工繁殖的萤火虫,成本是10-20元,而野外捕捉的只要5毛钱。大量从野外捕捉萤火虫,对萤火虫来说是一场浩劫。
这样做可能造成种群消亡、破坏环境,付新华在多个场合表达的观点,也是公开信发起声讨的主要依据。而且他认为,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萤火虫放飞,展示效果并不好,远不如他在南京紫金山上考察时发现的萤火虫自然景观,在紫金山上没有路灯、植被良好、水质清澈的地区,大批萤火虫出现,惊艳了整个南京。
此外,付新华介绍,国外保护和利用萤火虫是搞生态旅游。如日本各地分布上千个大大小小的萤火虫自然景观,生长地受到政府保护,每年的5月至8月,大批的民众纷纷前往赏萤。由于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它们的存在就是当地农产品的活广告。
体验
西安的萤火虫展览 两种操作模式感受大相径庭
记者现场感受:放飞活动不如馆内观赏效果好
那么商业化的萤火虫节观赏究竟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官体验呢?7月24日晚间,记者来到西安一景区萤火虫帐篷节现场。
巨大的饲养缸置于草坪中央,晚9点,为保证观赏效果,主持人示意熄灯,并提醒现场保持安静。在一片漆黑中,家长们或抱或拽着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向饲养缸。饲养缸刚刚揭开,不顾主持人的一再提醒,四周的手机和相机就纷纷打开准备拍摄,手机屏幕星星点点地亮了起来。
有那么几秒钟,萤火虫并没有动,慢慢地才相继飞了出来,周围有商家“适时”地叫卖捕虫网和装萤瓶,“十元一个”。在一片惊呼中,有人拿着捕虫网在空中挥舞,试图捉到飞出的萤火虫。这时,即使有更多的萤火虫逸出,但比起现场的光亮,仍显得有些黯淡。“没有想象的那么美,感觉这些萤火虫像是仓皇夺路而逃。”带着女儿观赏的王女士感觉有些遗憾。
不过,在随后进入旁边绿色童年馆观赏时,王女士和女儿的遗憾得到了一定的弥补。绿色童年馆需排队进入,一批放入十余人,门口工作人员会提醒保持安静,不要有光亮。馆内一片黑暗,显得格外静谧,空气凉爽湿润,还能听到若有若无的水声,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环绕在人们身边,有的点缀在水边和树叶上,有的则缓缓地飞舞,像夜空中的星星。
美好而静谧的环境感染了大家,之前“飞扑流萤”的游客此时开始轻声细语,生怕惊扰到萤火虫。“嘘,萤火虫很胆小。”一个小男孩把食指放在嘴边轻轻地说。偶尔有落在地上的萤火虫,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绕过去。“看,那又有一群。”孩子们压低声音,惊喜于自己的发现。
萤火虫养殖场证实:每周给西安该景区供虫
24日晚间,该景区工作人员向华商报记者提供了一份萤火虫供货商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面显示,这家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的萤火虫养殖场经营范围为——萤火虫养殖、销售,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活动举办的萤火虫是几元钱一只买入的,萤火虫是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的昆虫,举办这样的活动,一是给大家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同时也是想提醒大家爱护环境,希望游客们都能够文明观赏。
记者在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询到了这家公司的信息,经营范围确为“萤火虫养殖、销售”,该公司网店显示,购买萤火虫50-999只,每只3元,购买1000-49999 只,每只2元,大于5万只,每只1.5元。养殖场工作人员向华商报记者证实,的确每周给西安该景区供应萤火虫。
“我们是人工养殖,这个标价是亏本的,只是为了吸引顾客询价,否则萤火虫寿命比较短,卖不出去就白养了。”对方表示,萤火虫养殖成本在乡村和城市不同,如果有好的生存环境,养殖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具体多少钱出售,是商业机密。他还提到,一般活动购买都是几千只,只不过商家为了宣传效果,会说上万只。“也没有人会去数。”他认为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说法
该不该禁 关键在于萤火虫是否人工养殖
类似活动主办方说:虫源是人工养殖活动有科普意义
“我们不做放飞活动,这样风险比较大。因为存在飞不起来的可能,而且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漫天飞舞,一些地方还曾发生过因放飞失败引发的事端。”武汉君友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女士对华商报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该公司在国内多次举办过萤火虫观赏,而上海的观赏活动曾因被环保人士质疑而叫停,公司也被公开信点名批评。
“我们现在做的是萤火虫主题公园,天黑之后,大约有5万只萤火虫停在草坪上,很美!”黄女士说。
而对于环保人士的“指控”,她表示:“那些问题都是基于野生捕获的萤火虫,去哪里可以抓这么多?我的虫源是人工养殖的。”公开信中要求公司提交并公示展出萤火虫的具体来源,证明不会破坏萤火虫原产地的自然生态链。黄女士认为对方无权这样做,“专家的观点也只是推测,谁主张谁举证,请你拿出我破坏的证据来,而不是让我拿出证据。”她说人工养殖的没有那么贵,自己的萤火虫是几块钱一只购买的,更详细的信息“涉及商业机密,不便说”。
“我们已经在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并且接受公安和消防部门的指导。”黄女士对活动被叫停有话要说,她认为做萤火虫商业展览是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的正当合法经营活动,环保人士有抗议的权利,但政府叫停应给出法律依据。“不能拿道德绑架合法的商业行为,行政权力也不应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我不否认活动要赢利,但也做科普工作。”黄女士说,希望让大家知道萤火虫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人们应该去保护环境。
“生态赏萤”遭呛声:游人纷至沓来 栖息地被打扰
对于环保人士提出的“生态赏萤”,黄女士是反对的。“这才会对萤火虫栖息地造成破坏。人们有观赏需求,我们打造一个符合现代社会的商业模式,通过营造萤火虫的生存环境,满足大家的观赏需求,才会降低对栖息地的打扰。”
她还提到,自从南京紫金山上有萤火虫的消息因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付新华传出之后,大量游人慕名而去,已扰乱了当地萤火虫的生活。而付新华自己也在做萤火虫观赏,“有没有出于商业利益,用专业知识误导公众呢?”
记者为此联系到付新华。他表示自己不反对做萤火虫科普展览,但如果是通过野外捕捉抓获萤火虫,既不人道又破坏环境,这也是他在媒体中多次提到的观点。至于主办方是不是人工养殖,他在给华商报记者的回复中称:“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不是执法部门,我不知道,也没精力去调查。”而其他有关他的说法,“带有攻击性,不做回应”。
专家态度很鲜明:完全叫停太盲目 反对大量捕捉
“大众有观赏需求,完全叫停是非常盲目的。”同样是研究萤火虫的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教授、博导刘玉升态度鲜明地表示,赞成商业观赏萤火虫,前提必须是人工养殖,坚决反对大量捕捉。
“这样做的价值在于,让大家关注自然界,关注生物多样化,也符合科学知识大众化的倡导,而且目前人工养殖技术已实现突破。但人工养殖只有少量原始虫源来自自然界,这是难免的。”他介绍,人工养殖要利用人工气候箱、光照培养箱等设施。蜗牛和蚯蚓是它的食物,同时要防范好癞蛤蟆、老鼠、蛇等它的天敌。还要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感染绿僵菌。人工养殖经营昆虫要在当地林业部门办理“陆生野生动物繁殖驯养许可证”和“陆生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再凭以上两证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到畜牧局办理动物检疫证。至于人工养殖的成本,“也就三四元吧。”刘玉升说,主要看养殖数量多少。
刘玉升表示,其实环保人士提到的引起种群灭绝、影响生态平衡都是基于野生捕捉的,如果是人工养殖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而跨地域传播疫病则更不可能,人们一般认为的疫病传播是指对人或脊椎动物有害的疾病流行,而萤火虫等所有昆虫是无脊椎动物,它们和脊椎动物之间不存在交叉感染或同源性潜在污染。
还有环保人士诟病放飞后的萤火虫寿命基本就终止了,刘玉升认为,本来萤火虫发光已经进入生命最后阶段,如果是人工养殖用来观赏的,那时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刘玉升认为,科学就应该不断突破技术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该不该叫停,要看萤火虫的来源,这方面应该由林业部门来监管。
>>萤火虫观赏的出路
减少环境污染 给“夜精灵”一片栖息地
到萤火虫栖息地去观赏,刘玉升也不赞成,“人所到之处,破坏力太巨大了,人类应当少去干扰和破坏。”萤火虫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只有在有山有水、环境质量较好的地方才能看到萤火虫。刘玉升说,野生萤火虫的减少是因为它的居住环境在受到破坏,森林砍伐、河流湖泊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城市光污染等都在侵占着它们的生存环境。要想亲近萤火虫,就给它一片合适的栖息地吧。
他的这一说法,也是付新华多次提到的,而武汉公司的黄女士、西安办萤火虫展览的景区的工作人员们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萤火虫观赏一方面唤起了人们对儿时的记忆,同时也反映出大家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干净的水质、没有污染的肥沃土壤、丰富的原生植被、清洁新鲜的空气和没有光污染的夜晚……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重现杜甫诗中“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中人类与萤火虫和谐相处的美景。
(来源:)
让大人们找回童年的乐趣,让孩子们与“黑夜精灵”亲密接触,上万只萤火虫随着饲养缸的打开缓缓地、优雅地飞向天空,步入其中,令人仿若置身童话世界,震撼而奇妙——这是西安一景区描绘的萤火虫观赏及放飞的情景,这一活动也的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体验。
然而,“萤火虫观赏”活动渐热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今年7月以来,一封环保人士的全国联名公开信《我不去萤火虫坟墓》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公开信直指放飞活动就是萤火虫的坟墓。
那么,这样的活动究竟适合不适合搞?我们有没有办法在城市留住萤火虫?记者联系多方进行了采访。
观点
环保人士诟病 称会致种群消亡、破坏环境
环保组织发公开信:直指萤火虫展览三宗罪
全国联名公开信《我不去萤火虫坟墓》中直指萤火虫展览三宗罪:引起种群灭绝、影响生态平衡、可能传播疫病。
公开信提到,萤火虫发光特性,原本是繁殖期求偶行为的一部分,如果此期间遭到大规模捕捉,很可能影响其求偶和繁殖,给这一地区萤火虫种群带来毁灭性伤害。当一处的萤火虫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萤火虫近亲交配的概率就会提高,从而导致种群基因库缩小,引起基因灭绝,整个种群也可能消亡。
而萤火虫是处于生物链“金字塔”底层的昆虫,它们捕食蜗牛、鼻涕虫、萝卜螺等小生物,抑制其危害植物,同时又会被高一级的动物捕食。萤火虫种群的减少和灭绝,会产生连锁反应,使“金字塔”松动,甚至对顶层生物造成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将外地萤火虫运到观赏地存在疫病防控风险:跨地引进可能造成寄生虫、病菌等病虫害传播,零距离接触会对游客的安全带来威胁。
信中更点名包括西安在内的国内多家正在或准备举办萤火虫观赏的城市,希望能够停止。
“反商业赏萤”的专家:放飞活动不如萤火虫自然景观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负责人付新华,是国内反对商业观赏萤火虫的“先锋”人物。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些萤火虫很可能被野外捕获,而不是人工饲养,因为人工繁殖的萤火虫,成本是10-20元,而野外捕捉的只要5毛钱。大量从野外捕捉萤火虫,对萤火虫来说是一场浩劫。
这样做可能造成种群消亡、破坏环境,付新华在多个场合表达的观点,也是公开信发起声讨的主要依据。而且他认为,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萤火虫放飞,展示效果并不好,远不如他在南京紫金山上考察时发现的萤火虫自然景观,在紫金山上没有路灯、植被良好、水质清澈的地区,大批萤火虫出现,惊艳了整个南京。
此外,付新华介绍,国外保护和利用萤火虫是搞生态旅游。如日本各地分布上千个大大小小的萤火虫自然景观,生长地受到政府保护,每年的5月至8月,大批的民众纷纷前往赏萤。由于萤火虫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它们的存在就是当地农产品的活广告。
体验
西安的萤火虫展览 两种操作模式感受大相径庭
记者现场感受:放飞活动不如馆内观赏效果好
那么商业化的萤火虫节观赏究竟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官体验呢?7月24日晚间,记者来到西安一景区萤火虫帐篷节现场。
巨大的饲养缸置于草坪中央,晚9点,为保证观赏效果,主持人示意熄灯,并提醒现场保持安静。在一片漆黑中,家长们或抱或拽着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向饲养缸。饲养缸刚刚揭开,不顾主持人的一再提醒,四周的手机和相机就纷纷打开准备拍摄,手机屏幕星星点点地亮了起来。
有那么几秒钟,萤火虫并没有动,慢慢地才相继飞了出来,周围有商家“适时”地叫卖捕虫网和装萤瓶,“十元一个”。在一片惊呼中,有人拿着捕虫网在空中挥舞,试图捉到飞出的萤火虫。这时,即使有更多的萤火虫逸出,但比起现场的光亮,仍显得有些黯淡。“没有想象的那么美,感觉这些萤火虫像是仓皇夺路而逃。”带着女儿观赏的王女士感觉有些遗憾。
不过,在随后进入旁边绿色童年馆观赏时,王女士和女儿的遗憾得到了一定的弥补。绿色童年馆需排队进入,一批放入十余人,门口工作人员会提醒保持安静,不要有光亮。馆内一片黑暗,显得格外静谧,空气凉爽湿润,还能听到若有若无的水声,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环绕在人们身边,有的点缀在水边和树叶上,有的则缓缓地飞舞,像夜空中的星星。
美好而静谧的环境感染了大家,之前“飞扑流萤”的游客此时开始轻声细语,生怕惊扰到萤火虫。“嘘,萤火虫很胆小。”一个小男孩把食指放在嘴边轻轻地说。偶尔有落在地上的萤火虫,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绕过去。“看,那又有一群。”孩子们压低声音,惊喜于自己的发现。
萤火虫养殖场证实:每周给西安该景区供虫
24日晚间,该景区工作人员向华商报记者提供了一份萤火虫供货商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面显示,这家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的萤火虫养殖场经营范围为——萤火虫养殖、销售,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活动举办的萤火虫是几元钱一只买入的,萤火虫是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的昆虫,举办这样的活动,一是给大家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同时也是想提醒大家爱护环境,希望游客们都能够文明观赏。
记者在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询到了这家公司的信息,经营范围确为“萤火虫养殖、销售”,该公司网店显示,购买萤火虫50-999只,每只3元,购买1000-49999 只,每只2元,大于5万只,每只1.5元。养殖场工作人员向华商报记者证实,的确每周给西安该景区供应萤火虫。
“我们是人工养殖,这个标价是亏本的,只是为了吸引顾客询价,否则萤火虫寿命比较短,卖不出去就白养了。”对方表示,萤火虫养殖成本在乡村和城市不同,如果有好的生存环境,养殖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具体多少钱出售,是商业机密。他还提到,一般活动购买都是几千只,只不过商家为了宣传效果,会说上万只。“也没有人会去数。”他认为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说法
该不该禁 关键在于萤火虫是否人工养殖
类似活动主办方说:虫源是人工养殖活动有科普意义
“我们不做放飞活动,这样风险比较大。因为存在飞不起来的可能,而且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漫天飞舞,一些地方还曾发生过因放飞失败引发的事端。”武汉君友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女士对华商报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该公司在国内多次举办过萤火虫观赏,而上海的观赏活动曾因被环保人士质疑而叫停,公司也被公开信点名批评。
“我们现在做的是萤火虫主题公园,天黑之后,大约有5万只萤火虫停在草坪上,很美!”黄女士说。
而对于环保人士的“指控”,她表示:“那些问题都是基于野生捕获的萤火虫,去哪里可以抓这么多?我的虫源是人工养殖的。”公开信中要求公司提交并公示展出萤火虫的具体来源,证明不会破坏萤火虫原产地的自然生态链。黄女士认为对方无权这样做,“专家的观点也只是推测,谁主张谁举证,请你拿出我破坏的证据来,而不是让我拿出证据。”她说人工养殖的没有那么贵,自己的萤火虫是几块钱一只购买的,更详细的信息“涉及商业机密,不便说”。
“我们已经在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并且接受公安和消防部门的指导。”黄女士对活动被叫停有话要说,她认为做萤火虫商业展览是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的正当合法经营活动,环保人士有抗议的权利,但政府叫停应给出法律依据。“不能拿道德绑架合法的商业行为,行政权力也不应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我不否认活动要赢利,但也做科普工作。”黄女士说,希望让大家知道萤火虫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人们应该去保护环境。
“生态赏萤”遭呛声:游人纷至沓来 栖息地被打扰
对于环保人士提出的“生态赏萤”,黄女士是反对的。“这才会对萤火虫栖息地造成破坏。人们有观赏需求,我们打造一个符合现代社会的商业模式,通过营造萤火虫的生存环境,满足大家的观赏需求,才会降低对栖息地的打扰。”
她还提到,自从南京紫金山上有萤火虫的消息因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付新华传出之后,大量游人慕名而去,已扰乱了当地萤火虫的生活。而付新华自己也在做萤火虫观赏,“有没有出于商业利益,用专业知识误导公众呢?”
记者为此联系到付新华。他表示自己不反对做萤火虫科普展览,但如果是通过野外捕捉抓获萤火虫,既不人道又破坏环境,这也是他在媒体中多次提到的观点。至于主办方是不是人工养殖,他在给华商报记者的回复中称:“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不是执法部门,我不知道,也没精力去调查。”而其他有关他的说法,“带有攻击性,不做回应”。
专家态度很鲜明:完全叫停太盲目 反对大量捕捉
“大众有观赏需求,完全叫停是非常盲目的。”同样是研究萤火虫的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教授、博导刘玉升态度鲜明地表示,赞成商业观赏萤火虫,前提必须是人工养殖,坚决反对大量捕捉。
“这样做的价值在于,让大家关注自然界,关注生物多样化,也符合科学知识大众化的倡导,而且目前人工养殖技术已实现突破。但人工养殖只有少量原始虫源来自自然界,这是难免的。”他介绍,人工养殖要利用人工气候箱、光照培养箱等设施。蜗牛和蚯蚓是它的食物,同时要防范好癞蛤蟆、老鼠、蛇等它的天敌。还要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感染绿僵菌。人工养殖经营昆虫要在当地林业部门办理“陆生野生动物繁殖驯养许可证”和“陆生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再凭以上两证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到畜牧局办理动物检疫证。至于人工养殖的成本,“也就三四元吧。”刘玉升说,主要看养殖数量多少。
刘玉升表示,其实环保人士提到的引起种群灭绝、影响生态平衡都是基于野生捕捉的,如果是人工养殖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而跨地域传播疫病则更不可能,人们一般认为的疫病传播是指对人或脊椎动物有害的疾病流行,而萤火虫等所有昆虫是无脊椎动物,它们和脊椎动物之间不存在交叉感染或同源性潜在污染。
还有环保人士诟病放飞后的萤火虫寿命基本就终止了,刘玉升认为,本来萤火虫发光已经进入生命最后阶段,如果是人工养殖用来观赏的,那时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刘玉升认为,科学就应该不断突破技术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该不该叫停,要看萤火虫的来源,这方面应该由林业部门来监管。
>>萤火虫观赏的出路
减少环境污染 给“夜精灵”一片栖息地
到萤火虫栖息地去观赏,刘玉升也不赞成,“人所到之处,破坏力太巨大了,人类应当少去干扰和破坏。”萤火虫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只有在有山有水、环境质量较好的地方才能看到萤火虫。刘玉升说,野生萤火虫的减少是因为它的居住环境在受到破坏,森林砍伐、河流湖泊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城市光污染等都在侵占着它们的生存环境。要想亲近萤火虫,就给它一片合适的栖息地吧。
他的这一说法,也是付新华多次提到的,而武汉公司的黄女士、西安办萤火虫展览的景区的工作人员们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萤火虫观赏一方面唤起了人们对儿时的记忆,同时也反映出大家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干净的水质、没有污染的肥沃土壤、丰富的原生植被、清洁新鲜的空气和没有光污染的夜晚……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重现杜甫诗中“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中人类与萤火虫和谐相处的美景。
下一篇:鄂尔多斯“空城”变形记
- 已推荐
- 0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chicheng666.com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